浏览数量: 3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6-12-30 来源: 本站
近年来,以腐植酸、甲壳素、鱼蛋白、海藻酸等为代表的生物刺激素类产品,正逐渐从欧美走向中国,成为助力化肥、农药提质增效的一大利器。业内人士认为,生物刺激素已成为农资企业争相抢滩的农资蓝海。
身份界定 仍然模糊
据了解,欧洲生物刺激素产业联盟曾于2012年7月给出定义:生物刺激素是一种包含某些成分和微生物的物质,这些成分和微生物在施用于植物或者根围时,可以对植物的自然进程起到刺激作用,包括加强或有益于营养吸收、营养功效、非生物胁迫抗力及作物品质等,但与作物本身的营养成分无关。
多重功效 已获认同
据了解,目前全球生物刺激素市场估值在13亿美元左右。其中,中国生物刺激素市场约为2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生物刺激素产品全球市值将达到20亿~30亿美元,年增长率在10%以上。未来3~5年内,中国生物刺激素市值也将达到4亿~5亿美元。中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生物刺激素应用的最大市场。
虽然不是农药也不是肥料,但生物刺激素却可以解决肥料和农药解决不了的问题,特别是当植物遇到非生物胁迫因素所造成的生理性病害或气象灾害时。而生物刺激素在助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方面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小觑。
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李俊介绍,微生物肥料可以活化养分、提高肥效、修复和改善土壤、提高地力,在陕西、甘肃等西部地区的葡萄、苹果等果树上推广应用效果显示,可以明显地让作物增产提质。
山西农业大学教授王曰鑫介绍,腐植酸可以缓释氮、活化磷、稳定钾,添加到大化肥中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还能提高植物抗旱、抗盐、抵御重金属胁迫等能力。
“使用炭基肥料、生物质提取液肥料,可以直接减少肥料和农药用量,同时还能修复退化、污染的土壤。”南京林业大学生物质气(液)化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周建斌这样介绍他多年研究试验的成果。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沈宏认为,生物刺激素可以有效改善植物的生理生化状态,提高农药和肥料的利用率,改善农作物抵抗逆境的水平,最终起到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土壤修复的作用。
生产管理 相对粗放
虽然功效已得到广泛认同,但是对于生物刺激素的科学研究依然处于表层。对于科研人员、政府管理部门,还有企业而言,生物刺激素的作用机理依然是一个谜。“目前生物刺激素在我国应用多、研究少,对其作用机理鲜有研究成果,到底是哪些成分发挥作用仍不太清楚,被忽略和没有充分认知的生物刺激素还需要深入挖掘。”白由路介绍说。
生物刺激素产品在国内已经有相对健全的分类标准,如微生物肥料、腐植酸肥料等,但目前对生物刺激素分类管理的相关办法,并没有体现出其特殊的功能和实际效果。”高祥照说,尽管生物刺激素已在应用过程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依然存在研究技术落后、应用精度较低、分类等级不够明晰、监测管理较粗放和服务理念不强等问题。
对生物刺激素认识和研究不充分,导致了管理和生产的相对粗放,现在只能简单模糊地登记为水溶性有机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板块,缺乏行业规范和标准。同时,由于不了解其有效成分到底是哪些,也给有效成分提纯、精准生产和应用带来困难。而当前的生物刺激素市场,充斥着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的产品,如海藻酸类产品中,从浒苔、海带、褐藻提取的都有,但实际效果相差很大。很多生物刺激素成分的检测没有相应的标准,产品效果只是凭企业自吹自擂。
专家建议,对这类产品要加强作用机理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推进科学管理,切忌盲目跟风和炒作概念,以促进生物刺激素行业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